角色转换
首先,我真的很”拖延”,到了最后一刻才来写这篇总结。怎么说呢,应该是这做这件事-每周记录,是内心”强迫”自己坚持去做,身体无法在这样的”行为”上获得兴奋点。:P
但就如和小伙伴说的那样,人生如果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,是一件”很幸福”,”很幸福”,”很幸福”的事。
如果没有,那就只能坚持,”积跬步以至千里”,未来的我,一定会从某个时刻收获”成就”~ :D
新角色
从公司的角度来说,已经正式从一名”管理者”切换成”打工者”,不会再进行任何的人员管理事务(e.g. 请假/提名/评估),汇报上级也进行了调整,从P9变成了同级的另外一位同学P7。
怎么说呢,从自我内心来说,我没多少的介怀,但从周边的人的关心来说,这好像都是不太好的情况,让我觉得这是不是做错了啥决定。
但每次认真去思考,我都觉得,这是”做正确的事”,因为我不用再去浪费时间去关心别人,而是变成做自己喜欢的事,落地把事做好。(不让别人把我拉到他们的水平,再让他们用经验打败我)
时间是有了很多的转化率,有了更多的产出:增加了AI内容的实践认知,也多了对人性的认知
工作内容
目前来说,从旧角色继承过来的主要工作:code review.
然后,我还是按旧的方式去处理,发现角色变了,权力也自然变了,需要关心的范围也是要明确缩小,不然收获得只有”失望”和”自以为是”。
- 旧:
- 从实现的代码,反推业务逻辑,以及功能边界,发现缺漏
- 取决不同的人,反馈不同的意见,原则是,让他们发现问题,锻炼思考,后续可以避免,彼此提效
- 因为我有管理权限,不管情愿与否,只能去做,最终减少避免风险。
- 我也会在完成代码code review & refactor之后,告诉相应的思考,让其明确
- 新:
- 我只能是一个架构师角色,意见反馈之后,对应的人就可以有选择权,进行忽略
- 由于责任心的因素,我也只能成为那个”太监”,为事情的落地负责
- so, why,why, look at eye, tell me why (再次的是:己所欲,也勿施于人。什么叫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更多的也只是”农夫与蛇”)
- 所以过渡期,尽可能基于背景,落地最适合的方案,满足自我的责任心就好,不要再瞎BB,操心啥
- 最终期,在概设评审环节,识别风险,提供建议就好;在code review, 补充遗漏点就好;
- 学会”圆滑”,为生活妥协,:D
AI主线
新角色,核心工作也有一部分落地在AI的使用、探索和积累了
- 当前在
行万里
- 试验了一把RAG应用,把现有的新人手册知识内容,给AI起来了,新的助理,希望在后续工作里,有更好玩的实践
- AI Coding:
- Cursor:
- 基本上,完成了对C#/JAVA/Python的环境构建,也完成了对官方文档的第一次阅读
- 半自动:写了个脚本,实践了Vibe Coding, 支持了C#和Java的entity对比,某种程度也是交付了工作内容
- 全自动:
- 直接统计了Grafana的监控面板信息,输出了汇总表格 (初次了解了AI的恐怖)
- 生成整理java的demo项目,为后续的主线任务,提供帮助 - 进行: 30% :P
- 生成脚本,支持grafana的动态db监控
- 思维切换:
- AI工具,目前真的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程序员,但就是一个内向或者沟通水平不高的软能力,需要使用者作为一个高效的产品同学
- 不要太”自以为是”,需要尽快把自己的手从编码中脱离,只能用于打字沟通
- 利用了BDD的思维,学会提问,学会”敏捷”,做好”资本家”
- Cursor:
- 试验工具:
- deepseek
- aily
- 主线任务:利用AI工具,实现自动从
C#代码
转换(refactor)成Java代码
,系统功能保证一致- 第一版思考:
- 整理好当前C#的主要系统功能
- 基于这些功能,分别映射成对应的C# & Java demo项目
- 使用cursor, 将两个demo项目作为知识库,将现有的C#项目,提供对应的java版本
- 让cursor生成对应的测试用例,保证新旧功能一致
- 过渡期,利用MCP,读取最新的git提交记录,实现自动转换
- 第一版思考:
- Todo:
- 又要买新电脑了,当下的黑苹果在ai 工具支持里,真的不太友好
- 另外,本来想尝试的Dia(ai浏览器),已经不再支持macbook 2017, 感受到了歧视,真的要买电脑了